環境監測現在是社會熱點關注話題,在..政府中也是高度重視的問題,對于環境監測其實很多人都有些問題,下面就是廣元環境監測整理的一些常見問題及其解答,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問:環保部門如何開展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水質監測?2018年水源水質狀況如何?
答:根據我部《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環辦函〔2012〕1266號),自2013年1月起,對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共61項相關指標每月開展一次監測;對2856個縣級行政單位所在城鎮所有在用地表水水源地每季度采樣監測1次,地下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樣監測1次。同時,每年對地級以上城市水源地進行1次水質全分析(109項指標)監測,每2年對縣級城鎮水源開展1次全分析監測。
2018年,按照監測斷面(點位)數量統計,338個城市的906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點位)中,有814個全年均達標,占89.8%。其中,地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點位)577個,有534個全年均達標,占92.5%,主要超標指標為硫酸鹽、總磷和錳;地下水水源地監測斷面(點位)329個,有280個全年均達標,占85.1%,主要超標指標為錳、鐵和氨氮。
按照水源地數量統計,338個城市的871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的水源地比例為90.9%。
2、問:請介紹一下長江經濟帶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情況?如何支撐長江經濟帶水環境管理?
答:我部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不斷加強長江經濟帶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一是加強考核斷面水質監測。每月組織開展水質例行監測工作,及時匯總水質監測數據,為長江經濟帶考核斷面月監測評估、季度預警通報和年度責任考核工作提供支撐。加強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加快建立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地表水監測評價體系,強化水質自動監控預警,落實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職責。
二是扎實做好長江經濟帶排污口及污染源監督監測工作。按照排查、整治、監測同步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先期在805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開展監測,逐步建設覆蓋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水質監測網絡,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強化排污口自動監測能力,建立..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制度。
三是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加強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信息和污染源監測信息公開力度,建立通報和信息公開制度,拓寬通報和信息公開渠道,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監督各地水質變化和污染治理措施落實情況。
在做好長江經濟帶監測工作的同時,我們將狠抓污染治理,嚴格流域空間管控,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深化污染減排,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大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生態保護。
3、問:請介紹一下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情況,是否有進一步..計劃。
答:目前,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分為..網和地方網,..網包括城市站、區域站和背景站。其中,城市站共有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監測點位,區域站共設置96個監測點位,背景站共設置16個監測點位。地方網包括省控、市控和縣控監測點位,共約4000個空氣監測站點。截至目前,我國建成了發展中..大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2016年10月,我部完成了1436個國控城市點位的監測事權上收,實現空氣質量監測社會化運維,進一步..監測數據質量。2012年以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總體運行穩定,國控城市點位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客觀地反映了我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為大氣污染防治精細施策、重污染天氣應對、“大氣十條”目標考核等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公眾及時了解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參與環境監督、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等提供了重要參考。
為更好地支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全國環境空氣監測網絡:一是加強東中部區縣和西部大氣污染嚴重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和能力建設,解決部分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監控點偏少的問題,2020年底前要..實現東中部區縣和西部大氣污染嚴重城市的區縣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全覆蓋。二是針對現有點位存在代表性不足、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下一步在充分論證基礎上,按照有關標準和規范,對部分點位位置進行適當優化調整,更好地反映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三是在國控網基礎上,進一步將省控、市控和縣控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統一聯網,實現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反映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時發布信息,為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精細施策提供支撐,推動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4、問:空氣質量監測有哪些關鍵指標?分別是怎么進行監測的?
答:2012年,我部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我部在全國主要組織開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六項關鍵指標監測。目前,我國主要采取自動監測方法開展監測,其精度高、時效性強,同時正面采用手工監測方法進行比對和質控。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建成目標明確、功能齊全的..和地方兩級大氣質量監測網,2016年底,環境保護部上收了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國控站點的監測運維事權,由..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統一委托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開展監測運維,數據直傳至全國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實時對外發布,提高了全國空氣質量監測管理水平,..監測數據質量。
5、問:不同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是否針對的主要目標污染物不一樣?是否有所側重?或者有沒有針對地區特點的布置?
答:在開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PM2.5、PM10、SO2、 NO2 、CO、O36項指標基礎上,為增強特征污染物的應對,我國在易受沙塵影響的北方城市,增加了總懸浮顆粒物(TSP)監測;在易出現臭氧污染的大型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重慶、西安、武漢等等),還開展了臭氧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監測,一些經濟發達的省份(廣東、江蘇、浙江等)還開展了大氣站建設,分析空氣質量情況。
6、問:我國空氣質量標準與發達..相比處在什么水平,PM2.5監測方法是否科學?
答:關于我國空氣質量標準與發達..相比處在什么水平的問題。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PM10年均標準(70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標準(35微克/立方米)、O3日大8小時濃度(160微克/立方米)均采用..衛生組織過渡時期目標Ⅰ標準值,NO2年均標準(40微克/立方米)采用..衛生組織設定的準則值,SO2年均標準(60微克/立方米)介于..衛生組織過渡時期Ⅰ標準和過渡時期Ⅱ標準之間。與發達..相比,我國顆粒物和O3濃度標準相對較為寬松,NO2標準值與國外差異不大。
7、問:關于PM2.5監測方法是否科學問題?
答:2006年起,我部在天津、上海、重慶、廣東及蘇州、寧波和南京等省市陸續組織開展了PM2.5監測試點工作,要點分析常用PM2.5監測儀器、方法監測結果存在的差異。2011年,我部頒布了《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HJ618-2011),作為全國開展PM2.5監測的標準方法。重量法準確度高,但存在監測周期長、數據時效性差、人力物力要求高等缺點。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開發了PM2.5自動監測方法,主要有微量振蕩天平法、β射線法、光散射法等。由于測量原理和方式不同,在靈敏度、準確度、穩定性等方面,不同監測方法各有優缺點。將PM2.5自動監測方法與標準方法(重量法)進行比對..,滿足相關技術要求的,稱之為等效方法,可以用作PM2.5監測。2012年初,在總結PM2.5監測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我部組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及北京、上海、重慶和廣州、濟南市環境監測機構,以《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HJ 618-2011)為基準,采用..通用的監測儀器性能測試及評估方法,對國內外不同原理、不同企業生產的PM2.5自動監測儀器進行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的適用性比對測試。比對測試結果表明,微量振蕩天平法和β射線法PM2.5自動監測儀器能夠滿足相關技術要求,可用于環境空氣中的PM2.5自動監測。從..上看,微量振蕩天平法和β射線法應用也比較廣泛。
以上就是關于環境監測中的一些問題整理分享,希望可以對你認識環境監測有一定的幫助,要是有問題不是很明白的話,可以電話咨詢或者網站上留言,廣元環境監測感謝你的閱讀和觀看。